2012年3月24日 星期六

讀「在維也納,慢慢敎孩子」


聽人說過:「歐美就甚麼都好?就連教育也如此崇洋媚外,各國情不同阿!」
但你可滿意目前台灣的教育?看著街頭神情黯淡的青少年、追求生活物慾
的集體意識,連執政者也將國民幸福指數和經濟指標掛鉤.....在資本主義及
適者生存鋪天蓋地的操作下,台灣教育能呈現何種風貌?
會教導出何種面貌何種價值觀的下一代?

本以為這書如名寫的不外是教孩子,不過他卻更像是在寫人性、尊嚴以及
生命;他說「舉凡華人聊天話題多繞在房地產、股票與名牌上,一個民族如果
太過實際,凡事以利益為出發點、樣樣以數字盈收為準則,將會喪失一切深度
的思想與寧靜的心靈。這時碩大的身軀,卻沒有地方可以安置他的靈魂......。」

最近聽聞認識的女士上吊自殺。她物質豐裕、夫妻恩愛、孩子成材,種種外在
條件在「幸福」排行榜上可說名列前矛,她卻選擇拿條絲襪在自家上吊身亡。
我們可以她有憂鬱症一語解釋,可是選擇結束生命背後有多少破敗與失落,
她的靈魂找不到安置之處,最後只能捨棄。

人生有許多「啟蒙」的初體驗,作者說人們屆此感受生命的重量,勇於面對
真實生命,並且相信理性的聲音。然而隨著年歲的增長,體驗生命的能量與
希望對某些人來說或許過於沉重不耐(這無關物質條件);所以教育(含家庭及
社會核心價值)在人格塑成最重要的階段能傳承些甚麼,
好讓我們能更從容自在的面對生命?

擷取書中某段落反思「只顧著眼經濟數字的迷思,會將全體人民集體物化。
在拼命追尋物質的過程中,幸福,將跟在人們狂奔盲目的腳步後,踉踉嗆嗆的
隨著,並且永遠追不上自己。」盼這群年輕有希望的世代,不會是失落的一代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